1. 語音及書寫系統
但本詞典採用的書寫方式為原民會與教育部於94年12月15日公佈的「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」,表一與表二分別為賽夏語書寫符號表徵的輔音與元音系統,括弧內為書寫系統所對應的國際音標。
表一、輔音表
|
唇音 |
齒音 |
舌尖音 |
硬顎音 |
舌根音 |
喉音 |
塞音 |
p |
|
t |
|
k |
'( ) |
鼻音 |
m |
|
n |
|
ng( ) |
|
擦音 |
清 |
|
s(θ) |
S(s) |
|
|
h |
濁 |
b(β) |
z(ð) |
|
|
|
|
邊音 |
|
|
l |
|
|
|
顫音 |
|
|
r( ) |
|
|
|
滑音 |
w |
|
|
y |
|
|
表二、元音表
|
前 |
央 |
後 |
高 |
i |
|
|
中 |
oe( ) |
e( ) |
o |
低 |
ae( ) |
a |
|
以下為語音和書寫符號之說明:
1. 書寫符號的制定基本上遵循一音一符之原則, 輔音中僅 ŋ以ng來表示, 如此學習者可將英語的ng讀為ŋ之習慣應用到母語的學習。元音œ 與æ 也都以兩個符號連寫表示,原因是可以標示母音字母幾乎都已用了, 而oe 與ae 狀似œ與æ,所就以兩個字母連寫的方式來代表這兩個音。
2. 賽夏語有四個塞音, p、t、k 與國語的ㄅ 、ㄉ 、ㄍ 相同,為不送氣的無聲塞音,只有在緊跟於h前、快速發音時會讀成送氣音,如 kakhayza'an‘以前’讀快一點的話, kh會連讀為送氣的k。喉塞音以'書寫,這個音雖然不易聽出來,但發音時因喉頭阻擋住氣流,可以感覺到喉頭的緊縮。
3.鼻音m、n、ng 的發音方法同英語,唯英語的ŋ不出現在字首而賽 夏語的ng可以出現在字首,發音方式同客家話ŋay‘我’的第一個音,如ngabas‘嘴巴’。
4.s與z為無聲齒擦音,這兩個音在東河方言讀為齒間擦音,同英語的θ 與ð。這兩個音在大隘方言為齒擦音,發音時舌尖抵住上排牙齒後方,相當於國際音標的與 。
5.S為齒齦部位的摩擦音,發音時舌頭位置在牙齦後面一點點,讓氣流從其間的空隙摩擦而出。以往的研究都將這個音認為是ʃ, 但是我們發現 賽夏語的S, 並不帶有顎化的音質, 且發音位置比ʃ略前一點,聽起來和無聲齒擦音s很相近,不易區分。S是唯一使用到大寫的書寫符號,之所以選用S而不sh是因為這個音如上所述,與ʃ的發音及音質有所不同。此外賽夏語中有s與h 連續出現的情形, 如 ‘茶’, 如果以sh代替, 會造成是ㄧ個音或兩個音的混淆。
6.h為無聲喉擦音,發音時氣流輕輕地由喉頭摩擦而出。
7.b為有聲雙唇擦音, 發音方式接近英語的有聲唇齒擦音v,但是牙齒不咬住下唇,雙唇微開,使氣流由其間的空隙摩擦而出。根據土田滋( 1964)與李( 1978)的研究,東河方言的這個音在字首以及字中位置時讀成有聲唇塞音, 因此可以用b來代替。我們發現年輕一輩的賽夏有將之發為v的傾向。
8.邊音l與英語的l及國語的ㄌ 相同,發音時以舌尖抵住牙齦,然後讓 氣流由兩旁流出,因此稱為邊音。然而,英語的l會因出現的位置 不同而有不同的發音方式,而賽夏語的l無論在什麼位置發音方式都是相同的。以英語的table /tebl/「桌子」與light /laɪt/「光」為例,我們發light的l音時,以舌尖抵住牙齦,讓氣流由兩旁流出;發table的l音時,舌身會弓起,形成一個凹陷,舌尖並未觸碰到牙齦,因為音質較濁,所以稱為暗的l(dark l)。反之, 賽夏語langpez ‘十’與takil ‘藤背籠’兩個詞彙中的l,發音方式都是一樣的。因此,詞尾的l有時會被誤以為是n。
9.流音裡的r同英語的r一樣是捲舌音,但是發英語的r音時,舌頭不觸 碰到齦顎,而賽夏語的r為顫音,舌頭要觸碰到齦顎部位,且要快速連拍。需注意的是,夾在母音中的顫音舌頭拍動較明顯,而詞尾的r通常沒有顫音。此外,此音也個差異,有些人發的是很明顯的顫音,有些則否,特別是年輕一輩的人,因此容易與l混淆。
10.賽夏語有兩個滑音,w為圓唇音, 發音方式同英語的w, y為硬顎部位,發音方式同英語的y。
11. i為前高元音,發音方式同國語的一;在鄰近喉音h 與' 時,因喉音的位置低,i的發音位置會壓低,讀為前中母音e或I。
12. oe為圓唇的前中元音,發音方式接近國語的ㄟ,但唇形是圓的;這個音大多與喉音'、h相鄰出現。
13. ae為前低元音,發音時舌頭往下向牙齦部位伸展,比a的位置往前且低一點,但卻不像發英語的æ那麼低。這個音與央低元音a很難分辨,且通常在鄰近喉音'、h的情況下出現。然而,這兩個音在某些詞彙中有區辨語意的作用,如tata'為‘小米’,而taetae'為‘咀嚼’之意;因此,我們仍視兩者為不同的音。
14. e為央元音,發音方式與國語的ㄜ 或英語的ə一樣。須注意的是,英語的ə不出現在重音節,而賽夏語的ə可出現在重音節。因為賽夏語沒有e這個音位, 因此可以用e代替。
15. a為央低元音, 發音方式同國語的ㄚ 。
16. o為後中元音, 在鄰近唇音( 如m、b、p、w)、邊音l或舌根音k、ŋ時,常讀為高元音u。但有時候o與u似乎為自由變體,如‘東河’有人唸walo'有人唸walu'。
17. 長元音在賽夏語很常見,從語言的歷史演變來看,長元音是因閃音丟失而獲抵補音長的。國際音標用‘ː’ 表示長元音,為打字方便,我們以‘:’來代替。
18. 除了虛詞或某些地名等之外,一般而言,賽夏語的重音在最後一個音節, 是可以預測的, 因此重音節不需標示出來。以下為各語音之例字,除了oe 因通常緊鄰喉音h 與'出現,而沒有找到字首的例子之外,其餘所有的音皆可以出現於字首、字中、字尾,茲舉例如下:
(1) 塞音
|
字首 |
字中 |
字尾 |
p |
pi'i’ ‘臉頰’ |
tatpo' ‘帽子’ |
'ae'rep‘眉’ |
t |
tata:a' ‘雞’ |
tatroe'‘食指’ |
'etot ‘屁’ |
k |
kowa' ‘胃’ |
talka: ‘桌子’ |
nonak ‘自己’ |
' |
'aelaw ‘魚’ |
Si'Si' ‘米’ |
hoehoe'‘奶’ |
(2) 鼻音
|
字首 |
字中 |
字尾 |
m |
masa' ‘眼’ |
katimtim ‘睫毛’ |
ralom ‘水’ |
n |
nani' ‘膿’ |
katintin ‘秤子’ |
kaloehoen ‘播種’ |
ng |
ngbas ‘嘴巴’ |
pongaw ‘白髮’ |
kaloehoeng ‘臼’ |
(3) 擦音
|
字首 |
字中 |
字尾 |
b |
bato' ‘石頭’ |
tatbo' ‘煙桿’ |
hasab ‘口水’ |
s |
somay ‘熊’ |
pasay ‘死’ |
kawas ‘筋’ |
z |
zizik ‘蟋蟀’ |
pazay ‘飯;米’ |
zi:iz ‘篩’ |
S |
Siba:i' ‘蛇’ |
kaSlar ‘喉’ |
kawaS ‘天空’ |
h |
hipih ‘蟑螂’ |
'aehae' ‘一’ |
hoehoeh ‘拉’ |
(4) 流音
|
字首 |
字中 |
字尾 |
l |
lilom ‘南瓜’ |
hahila: ‘日’ |
wasal ‘海’ |
r |
rayhil ‘錢’ |
maras ‘帶’ |
latar ‘外 |
(5) 滑音
|
字首 |
字中 |
字尾 |
w |
walo' ‘糖’ |
bi:wa' ‘雷’ |
ngyaw ‘貓’ |
y |
yaba' ‘爸爸’ |
moyo ‘你們’ |
kaehoey ‘樹’ |